人民网北京10月8日电 日前,网上有关“华侨大学一男子在乘坐电梯发生事故”的视频引起人们关注。视频显示,该男子左脚刚迈进轿厢,轿厢并未停住,反而突然上升,瞬间将其卡在电梯地板与门框顶部之间,导致其内脏损伤而窒息死亡。这也使电梯安全问题引发人们担忧。那么电梯的自动门是否存在致命盲区?央视《是真的吗》记者实验证实电梯安全隐患不可忽视。
记者在电梯门中间放置一个儿童滑板车,通过实验看到,电梯门碰到滑板车后立即弹开,并没有像视频显示关门并继续运行。记者换另一个电梯再次进行试验,电梯的感应装置却没有感应到放置在电梯门中间的滑板车,电梯门在闭合之后紧紧夹住滑板车并且发出很大的响声。
利用儿童滑板车进行实验
专家示意电梯门下方的感应盲区
对此,北京市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事务中心杨勇志解释说:“这是因为它下方有一段距离是盲区,它这个装置只是到门的这个位置,这个部位离门的下端还有十公分的距离,也就是说在这个位置上,它感应不到有异物,所以这个门还在继续地关闭。”
专家还告诉记者,目前使用的电梯主要有触板式电梯和光幕式电梯两种。所谓的触板式电梯是在电梯门上有一块突出的触板,当有物品碰到触板时,门就会自动弹开。另一种光幕式电梯就是在电梯门上装有两条射线感应装置,当有物体阻挡住射线,门就会自动弹开。但不管是哪种电梯,它的感应装置都不可能完全和地面贴合,都会有一段距离的感应盲区,只是盲区的大小不同。因此无论异物有多细小,都有被夹住的危险。
电梯主要有触板式电梯和光幕式电梯两种
尽管两种电梯都存在盲区,可能会夹住异物,但在实验中并没有出现电梯夹住异物还继续运行的情况,这又是为什么呢?杨主任指着电梯门锁告诉记者:“这是电梯门锁,关闭以后门锁就闭合了,勾住后门在外边无法打开,机械的勾住以后还有一个电器接点接通,它接通后电梯才能够运行。”原来电梯运行有两个必要条件,不仅电梯门要关闭,还要闭合门锁,而记者实验时使用的滑板车较大,使电梯门锁无法闭合,电梯也就不能运行,这也是电梯的第二重保险。
那么,电梯有第二重保险就万无一失吗?记者找到了一个儿童手模,将儿童手模放在电梯门中间进行实验,结果电梯不仅夹住了手,而且还继续下行。实验最初,为了实验的安全考虑,记者只是将手模夹在电梯的外层门中间,而如果夹在了里面的门中间,后果更为严重,手不仅会被电梯门夹住,而且还会随电梯门运行。那么电梯的第二重保险为什么会失灵呢?杨勇志解释说:“门的机构都是在上端,如果小孩比较矮小,伸手的位置靠下端,就有可能被夹住后电梯依然闭合,电梯运行就可能伤到手指。”
专家提醒:电梯如果年久失修,或是保养不当,就会导致间隙过大,这样就有可能出现电梯夹住异物继续运行的情况。如此看来,电梯的自动感应门不仅存在着感应盲区,而人们强行进入电梯的不良习惯更是隐藏着致命的安全隐患。
- 上一篇:学习常见电梯安全故障及自救办法
- 下一篇:观光电梯轿厢系列